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健康服务 > 妇幼科普
 
 
守护“睛”彩童年,从科学防控近视开始

守护“睛”彩童年,从科学防控近视开始

近年来,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严峻,高发年龄段已从8-12岁提前至6-10岁。孩子的视力健康是家长最牵挂的事之一,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近视的那些事儿,帮您科学守护孩子的“心灵窗户”。

一、什么是近视?

简单来说,近视就是眼球在放松状态下,看远处物体时,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前方,导致看远模糊,看近清楚。就像相机对焦不准,远处的风景总是“糊掉”。

二、近视有哪些表现?这些信号别忽视!

看远处模糊,看电视总凑近、眯眼

写作业时容易揉眼睛,喊“眼睛累”

看东西时头歪、眼斜,甚至眼球突出

高度近视还可能出现眼底病变(如豹纹状眼底、视网膜裂孔)、飞蚊症等,需格外警惕!

三、近视分类知多少?不同类型区别对待

按度数划分:

轻度近视:<-3.00D(相当于300度以内)

中度近视:-3.00D~-6.00D(300-600度)

高度近视:>-6.00D(600度以上)

按成因划分:

轴性近视:眼轴“拉长”(像被拉长的气球),最常见,与遗传、发育有关。

屈光性近视:眼轴正常,但角膜晶状体“太凸”,导致光线聚焦异常(如圆锥角膜、晶状体异常)。

按性质划分:

单纯性近视:后天形成,度数低,进展慢,多在成年后稳定。

病理性近视:常为先天性,度数高(>600度),易伴随眼底病变,需终身监控。

四、科学防控近视,这几招超实用!

1.养成良好用眼习惯

读写“三个一”:胸离桌子一拳、眼离书本一尺(33cm)、手离笔尖一寸(3cm)。

拒绝“歪歪扭扭”:不在床上、沙发、车上看书,避免躺着玩手机。

光线要讲究:书桌同时开顶灯+左前方台灯,避免强光直射或昏暗环境。

看远看近切换:连续用眼30分钟,远眺5分钟(看6米外物体)。

电子产品“限量”:非学习用途单次<15分钟,每天累计<1小时。

每天“目”浴阳光:户外活动≥2小时(研究表明,自然光可延缓眼轴增长)。

吃对食物:多吃胡萝卜、蓝莓、深海鱼等护眼食物,少吃甜食(高糖可能影响眼球发育)。

定期“眼部体检”:建议3岁起建立屈光档案,每3-6个月复查视力、屈光度和眼轴。

医学干预手段(需遵医嘱!)

药物控制: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(如0.01%),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于延缓近视进展。

光学防控:

角膜塑形镜(OK镜):夜间佩戴,白天摘镜即可拥有清晰视力,适合600度以内近视。

近视离焦眼镜软镜:通过特殊光学设计,延缓眼轴增长,适合不同度数近视儿童。

划重点:所有干预方案需经详细眼部检查(如散瞳验光、眼轴测量等),量身定制!

五、这些近视误区,你中招了吗?

误区1:“戴眼镜会让近视越来越深!”

真相:近视是眼轴变长或屈光力异常导致,与戴眼镜无关。不戴眼镜反而会因看不清而眯眼、揉眼,加重视疲劳,加速近视发展。及时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,才能让眼睛“轻松工作”,防控近视更有效!

误区2:“孩子视力不到1.0就是近视!”

真相:视力发育是“渐进式”的:

3岁:正常视力≥0.5

4-5岁:≥0.6-0.8

6岁以上:≥1.0

若低于同龄标准,需排查是近视、远视、散光,还是弱视,别盲目贴“近视”标签!

误区3:“眼镜度数配低一点,能延缓近视!”

真相:随意降低度数,会让眼睛长期处于“模糊视物”状态,为了看清反而会过度调节,导致视疲劳加重,近视涨得更快!精准验光、足矫配镜(戴镜后视力达1.0)才是正确做法。

防控近视,早重视早受益!

孩子的视力发育不可逆,近视一旦发生就无法“治愈”,只能“控制”。与其等问题出现再焦虑,不如从现在开始:

从小培养良好用眼习惯

定期带孩子做眼部检查

遇到问题及时就医,避免盲目跟风偏方

守护孩子的“睛”彩未来,从每一个细节开始!让每个孩子都能看见更清晰的世界!

 
 
版权所有:无锡市妇幼保健院 ICP备案号:苏ICP备05017912号 公安备案号:32021302000162 安全支持:江苏骏安检测